作者:華勛國小教師陳祈諦

閱讀理解~摘要策略實務分享

(一)摘要策略的階段性能力

  當孩子們讀完一篇文章,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點說出文章主要在講什麼,是個很重要的語文能力。這能力,簡單的說,就是摘要能力。每個階段所需要訓練的摘要能力都不一樣,例如:

  1. 低年級:能重述故事
  2. 中年級:能找關鍵字、運用刪除法、找主題句,歸納出段落大意或全文大意
  3. 高年級:能運用文章結構圖進行全文摘要

  當父母為小小孩(特別是幼兒期)讀故事說故事時,就可以開始訓練這樣的能力。當故事說完之後,我們可以跟孩子說,請你說一遍故事給爸爸媽媽聽,好嗎?如果那個故事聽過很多遍,有些孩子甚至可以把整篇故事流暢的說出來。這就是在訓練孩子重述故事的能力。但是如果故事內容較多,篇幅較長時,要孩子立刻說一遍恐怕很難,我們可以藉助幾個小問題(六何法)來幫他們整理。

(二)結合提問策略讓孩子練習找重要訊息

三只小豬的故事 - 綜覽 (已連結)

以三隻小豬的故事來說,我們可以這樣問:

  1. 三豬小豬的故事有哪些角色?(人)
  2. 這一家豬兄弟準備做什麼事?(事)
  3. 豬大哥、豬二哥豬小弟分別用什麼材料蓋房子?(物)
  4. 豬家兄弟遇到誰?(人)
  5. 豬大哥和他的房子後來怎麼了?(事情經過如何)
  6. 豬二哥和他的房子後來怎麼了?
  7. 豬小弟如何和狼鬥智才躲過狼的詭計?(這是全篇故事最精彩的地方)
  8. 故事結果如何?

(網路圖片) 

(三)摘要策略在不同階段的轉化與運用

低年級的孩子,老師可以利用課文、繪本、圖片等來訓練學生,請他們重述故事在說什麼。當孩子可以因為提問掌握到文章的重要訊息時,再指導他們能將簡單的字詞組成完整的句子,就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到如何完整表達,這樣就是在指導小小孩的摘要能力了!摘要能力的訓練無法一蹴可幾,必須反覆操作練習。有時不見得要用提問,也可以利用課文裡提供的圖畫,變成「看圖重述故事」,圖畫裡有重要訊息,這也是在訓練子們的觀察與表達能力。

到了中年級時,老師可以開始漸次採用以下閱讀理解策略,如:六何法、刪除法、找關鍵句、關鍵字來指導學生找出文段大意。

  開始訓練時,老師必須先示範。常用的閱讀理解小口訣找一找,圈一圈,你認為...」等。因此,引導學生找關鍵句的指導語就可能像這樣:「讀完這一段,認為哪一句看起來比較重要?」「請你找一找和標題有相同意義的句子」如果比較不容易找的文段,就分組找,或是老師帶著全班共同一起找。訓練幾回後,孩子們便會發現,有時候主題句會放在段落開頭,有時藏在段落中間,有時擺在段落最後,而哲理性散文、說明文、議論文這類的文章,比較容易找到關鍵句。

  如果學生們還是「煞攏冇」,就請學生重新朗讀文段,也就是運用朗讀策略來訓練摘要能力,當孩子們讀課文的次數不夠時,也不容易摘出段落大意。當孩子找到他認為的主題句或關鍵句時,通常我還會再加上一指導語:「當你找到你認為的主題句或關鍵句時,請想一想你找到這一句話的理由是什麼。」如此做是要訓練學生不可隨意找找而是必須動腦筋思考支持論點的能力。

  如果朗讀幾遍仍然找不到,就再運用提問策略,使學生透過問題去思考整個文段的重要訊息。換句話說,老師必須事先想清楚訓練學生摘要能力的時候可能會有的狀況,事先做好完整的備課很重要。

(以103年版翰林四上第一單元海洋世界為例)

  教學活動步驟方式如下:先從自然段分出意義段,再找出意義段裡的重要訊息,將重要訊息以圖畫方式呈現(文轉圖策略),圖可以幫助孩子將抽象的文字具體化,畫得好不好並不是重點,主要是要強化重要訊息,之後再寫出義義段之段落摘要來!當孩子上台發表時,便可以文圖相佐的方式重述課文概要。

20140825_213110  

20140823_230542

20140825_213230  

到了高年級,學生要能掌握文章結構,摘要能力就更需要訓練了!而且越高年級,孩子之間的閱讀理解能力差異性更大,因此,異質性分組的小組討論模式,就成為我在班上常運用的方法了!一方面可以建立孩子們自學、共學、找答案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把上課說話的時間還給孩子,把學習求知的主權交給他們!讓孩子們感受到求學是為自己負責!而學習目標不是只為考試,更在於建立各種能力及培養與人溝通的良好態度。

教學活動步驟大約如下:

1.自己先在家預習,標出自然段,再自己嘗試分出三到四個意義段

2.分組時,個人先做分享,再進行討論與整合,將討論內容寫在海報上

3.上台報告,要能說出為什麼這樣分意義段的理由/教師提問

4.聽完他組報告,可以重新修正自己的想法

(以102年版康軒五下第三單元為例,多文本模式進行,二堂課時間,全班共讀第三單元三課課文)

 20140414_175609

20140414_175616  

(第八課動物的尾巴  課文結構圖  分組作品 / 文體 / 說明文)

20140414_175646  

20140414_175653  

(第十課果真如此嗎?  課文結構圖    分組作品 / 文體 / 議論文)

20140414_175624  

20140414_175629  

(第九課閃亮的山谷  課文結構圖     分組作品 /文體 / 記敘文)

  初期訓練,我會提供提問單給孩子們去思考文本的中心思想及重要訊息是什麼,讓學生以結構圖或心智圖的方式摘出段落大意或全文大意。慢慢的,我就會讓孩子們自由發揮。孩子們喜歡小組討論,我在一旁聽他們說什麼,適時給予建議。這時,我可以看到各種思維在小組討論之間燃燒,呈現的作品也多樣化,雖然有時討論結果不見得十分流暢,但是我相信孩子們的學習記憶會更深刻。當小組將作品陳列在黑板時,大家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呈現方式,這時候就可進行評估比較,來看看哪一組的段落摘要該如何修正,是否能掌握該段落重點。老師也能理解到孩子們理解監控的能力到達哪個程度。

(四)摘要策略教學省思  

  訓練一年下來,我們班的學生學生在台上報告時,都已經清楚遊戲規則有哪些,例如要專心聆聽、老師會在小組報告後提問題測驗大家是否專心聽他人報告,也知道努力搶答的人可以替小組加分等。我常跟孩子們說專心聆聽是分組討論的重要基礎」,也是小組討論活化的基礎信念

  高年級的習作,很常出現課文結構這樣的習題。我們班的國語習作都在學校完成,回家訂正。大部分的孩子都很習慣大人給予答案,不喜歡自己去思考。可以想見,即使都已分組討論,也做完歸納整理,但是孩子們要轉化能力再產出還有一段距離要努力,所以習作不見得能寫得很完整很優秀。換句話說,當我這樣做時,批閱習作難度會增加的。不過,我還是堅持繼續做,因為我希望孩子們能為自己的學習之路負責,不要怕寫不好或寫錯,應該勇於思考,勤於改正錯誤。

  這一年嘗試下來,我發覺運用小組討論模式,再加上朗讀策略劃線策略及課文理解預習單,還是能漸漸的幫助學生在摘要能力的培養上有所長進。朗讀與劃線策略可以幫助思考及理解,預習單的型態不一,目的是希望孩子們先透過各種類型的提問,表格等來預習課文,就不在此篇幅多介紹。

 

閱讀理解策略 ~SQ3R簡介

SQ3R(Survey概覽,Question發問,Read精讀,Recite提要記憶,Review複習)

1. 先讓學生分組,在有限時間內閱讀並說出大意。

2. 接著讓學生找出問題並找答案。

3. 精讀原文有清楚目標而不易迷失,效率也跟著提高。

4. 背誦

5. 蓋上課本,回想問題與內文間的邏輯、論點,重複幾次,以強化記憶。

w2.yudah.tp.edu.tw/UNIVERSITY/learn/2有效讀書方法.pdf (已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d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