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勛國小教師陳祈諦

預測策略運用在課文標題的操作方式與設計理念

前言:在語文課,老師要教什麼?(老師們分享討論)

分享主題一:預測策略運用在課文標題的操作方式與設計理念(康軒六上)

使用預測策略的目的

(1)老師可以理解學生對標題的想法或知識經驗

(2)激發學生的思考力

(3)用心智圖或結構圖將預測內容記錄下來

(4)可以間接建立學生寫作審題的能力、建立寫作架構

(5)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因預測後的修正非常重要

(6)讓學生明白本學期從課文做延伸閱讀的書籍(如西遊記、馬可波羅遊記)

課文標題預測活動進行方式

(1)分組方式(單數組做第一單元標題預測、雙數組做第二單元)

(2)老師引導與示範,列舉如下

1.提問:第一課朱子治家格言選和第十一課狐假虎威是「原汁」古文之外,請你看一看還有哪些標題內容是來自中國古典文學或是故事?

s1:馬可波羅遊中國

s2:神秘的海底古城(有個古字就是中國故事?)

s3:笛卡爾的迷思(笛卡爾是外國人,注意:老師的提問是來自中國古典文學或故事)

s4: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來自西遊記的篇章)

2.示範一:看到第六課<單車日記>,我會想到什麼?是環島旅行嗎?記錄騎單車所發生的趣事嗎?還是記錄各地文化的不同?

3.示範二:第三課<跑道>,這跑道指的是操場跑道還是機場跑道,是賽車跑到還是人生的跑道?如果我看到<跑道>這樣的題目,我要怎麼來寫?所以,我可以猜一猜作者會用哪些角度來寫這一篇文章。

4.示範三:第七課<冬天的基隆山>,作者是林煥章先生,我們上學期讀過他的一篇文章叫做<我,不是現在的我>,寫作格式是一篇書信,但林煥彰先生除了會寫文章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寫詩,所以,請想一想,林煥彰先生會用哪些角度來寫冬天的基隆山?再想一想,為什麼只寫冬天不寫春夏秋呢?是不是冬季和其他三個季節相較有更特別之處?你都可以猜猜看!

分組進行預測(8分鐘討論、8分鐘寫報告內容、2分鐘上台前的演練)

分組上台報告(每組2分鐘),報告前要先在小組裡做演練,小組員僅能給予正向意見或指導。

學生分組討論作品

20140901_113947  

 20140901_115327

20140903_160122

20140903_160115

20140903_160104  

20140904_170406   

看到學生們的預測與修正內容,也看到學生在預測中運用了摘要策略,真替他們開心!

(這就是孩子自我的理解監控)

國小階段摘要策略的年段目標與運用列舉如下:

年段目標

低年級:重述故事

中年級:找關鍵字、刪除法、主題句

高年級:運用文章結構圖進行摘要

做完三堂課的標題預測與修正,回家就寫上課筆記,這是學生們的筆記。有的寫得多,有的寫得少,但都是在記錄自己這三堂課的學習過程,還有家長給予孩子的鼓勵,真棒!

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多聽,多想,多學,多寫,讓自己成為一個主動學習者!

 

 

 

 

分享主題二:以翰林版四年級第一單元海洋世界為例,如何做預測及圖文摘要訓練

在課堂中教師運用提問策略、劃線策略,可協助學生找重點

朗讀策略可協助學生讀出重點(自由讀、範讀與帶讀、劃線讀

課文名稱:藍色的海洋大軍 / 水中奇景 / 大海的旋律 / 海底世界

文章寫作軸線探究

空間:由淺到深、由深到淺、由近到遠、由遠到近

時間排序:順敘、倒敘

本次社群問題與討論

(1)心智圖與結構圖的差異

(2)康軒版三年級第一課<爸爸的相簿>(詩歌)怎麼教摘要?

(3)南一版五年級第一課<海的呼喚>可以怎麼教摘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d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